让笑点低到“失控”的前额叶
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是负责理性思考、情绪调控的区域,它就像大脑的指挥官,能帮助我们控制冲动、管理情绪。然而,在“笑点低”的人身上,这个指挥官有时会出现失控的情况。
科学研究发现,“笑点低”的人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(负责情绪反应)的抑制能力相对较弱。当幽默刺激出现时,边缘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,触发愉悦情绪和大笑行为。此时,前额叶皮层还没来得及对这种反应进行评估和调整,笑声就已经脱口而出。比如,在一场严肃的会议上,有人不小心说了一句带有歧义的话,引发了潜在的幽默效果,“笑点低”的人可能会瞬间笑出声。尽管他们知道在这种场合大笑不太合适,但大脑的反应速度让他们来不及控制。
虽然这种“失控”可能造成不堪回首的尴尬场面,但曾经它也是一种生存优势。在人类演化过程中,快速对幽默做出反应的能力有助于建立社交联系、缓解紧张气氛。想象一下,一位原始部落首领讲了个幽默故事,大家还在面面相觑时,“笑点低 ”的同伴突然爆笑起来,在其带动下,笑声蔓延开来……这种笑声不仅能减轻压力,还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,提高生存概率。
基因与环境打造“爱笑超能力”
近年来,遗传学研究为“笑点低”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。科学家发现,携带 DRD4-7R等位基因的人 群,更易对幽默刺激产生强烈反应。等位基因是位于同一基因座位(Gene Iocus,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)上的不同基因形式,它会导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。
例如,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可能有多个等位基因,可使人的眼睛呈现蓝色、棕色或绿色等多种色 彩DRD4基 因负责编码多巴胺受体,DRD4-7R便是DRD4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。具体来说,它是DRD4基因的一个变异形式,这种变异会让多巴胺受体的敏性更高。这意味着,如果一个人携带这种基因,其大脑对多巴胺的反应更强烈,更容易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感。
展开全文
除了DRD4基因,还有一些基因也可能与笑点高低有关。例如,与血清素转运体相关的基因变异,可能影响情绪的稳定性和对刺激的敏感度。血清素水平较高的人情绪更稳定,也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,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对幽默的反应更强烈。
不过,基因并不是决定笑点高低的唯一因素。环境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。一个在充满幽默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从小接触各种笑话和喜剧表演,大脑会逐渐适应并强化对幽默的反应。一个成长环境较为严肃的人,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引导才能培养出对幽默的感知能力。
在高压的现代社会中,“笑点低”不再只是一种个人特质,更像是一种珍贵的超能力”。科学研究表明,经常大笑能降低皮质醇(压力激素)水平,增强免疫力,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。“笑点低”的人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个“快乐充电宝”,能在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快速为自己和他人补充能量。所以,下次当你身边“笑点低”的朋友又因为一个冷笑话笑到肚子疼时,不要觉得奇怪,这是他们大脑里的“快乐工厂” 在高速运转,这也是他们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独特礼物。(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)
本文节选自《百科知识》2025.8A
,一键下单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